北大翻译硕士保研

Add 桃子姐学姐微信
为你全程答疑

送翻硕资源、报录数据等
1、尽早选择方向
同是来自英语系的学生,后来听说,各个大学的英语专业的方向设置是不同的。例如西安外国语,四川外国语之类的英语专门类大学,都在入学之初将学生分了方向,他们之中很多大学甚至独立开设了翻译学院。但是我的本科母校是综合性大学,英语系直到大三才分出文学方向,翻译方向。跟专门的翻译学院学生比起来,我的专业理论学习时间和练习实践经历都要少很多。所以如果是想跨专业保研北大翻硕的同学,包括从文学方向跳过来的同学,都要尽早定下努力方向了,因为翻译技能可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现在想起来,不分方向的英语教学模式也有好处。文学,文学史,文化,法律英语,商务英语等课程我都学过,而且还是必修,所以可能英语知识结构更加全面一些。如果有心,私下多多研读翻译方面的书籍,多做练习,也是可以弥补专业课方面的不足,迎头赶上的。

2、在实践中提高翻译
和文学以及商务英语相比,翻译是对实践要求最高的。曾经听过外交部翻译司内流传的一句话:“一日不练(口译),自己知道;三日不练,同事知道;一周不练,世界知道”,说的就是口译练习实践的不可间断性,我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笔译。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,我当时经常找一些笔译练习来做。《经济学人》是一份非常好的英文杂志,观点鲜明,语言精妙,对英语爱好者来说是份很好的阅读材料,对我来说则是好的翻译素材,我专门注册了经济学人中文网的会员,每期《经济学人》杂志出来之后,我都会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笔译练习,然后将翻译好的文章发布到网上,和其他网页浏览者交流学习。
现在看来,在所有的翻译练习中,为《经济学人》翻译的那段时间,我的进步是最大的。首先,我并不是一个毅力非常强的人,而且我非常容易对单一的工作产生厌烦。但是《经济学人》是一本综合性的杂志,翻译题材选择范围广,而且新,跟日程新闻,国内外大事,科技前沿的联系更加紧密,第一天我选择翻译一篇关于金属废料回收的文章,第二天我就翻译起了南非的新小说,第三天我选择翻译一篇量化宽松的文章,顺便了解一下金融危机的恢复情况。志愿者翻译没有时效,没有截止日期,更没有题材字数的限制,反而我在这里坚持了下来,除了假期放松自己和考试周紧张复习外,平时我都会保证一周3-4篇的翻译量。
其次,量变达到质变。每个人可能都有感觉,翻译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后,语感与翻译速度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。大量练习前,一篇几百字的非专业类社科文章,翻译下来我需要1-2个小时,比较费时的是中文译文的译后调整以及词义的查找与确定,后来,我慢慢掌握了一些特定句型的翻译模式,再次遇到这类句型就直接套用,省去了调整中文时再三斟酌的时间。当然,随着翻译量的增多,我的词语,短语,俚语的积累也随之增加,查字典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。
最后,在《经济学人》中文网当志愿者翻译的时候,虽然没有报酬,但是因为译文随后会发表到网上,所以我仍不敢怠慢,以对待工作的心来对待这些翻译练习,一想到上传译文后,可能有数百名网友点击阅读,其中还有很多卧虎藏龙的高手,如果被揪出了低级的翻译错误,那就尴尬了,况且我课余的翻译练习时间有限,没有时间反复校对一篇译文,就只好在翻译的过程中集中精力,努力提高效率。

3、要努力做百科全书式的译者
励志以后从事翻译事业的同学都应该明白,翻译是杂学,即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翻译偏好,有人喜欢翻译文学类文章,有人喜欢翻译经济类文章,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翻译,局限于某个领域是绝对不可取的。再者,翻译是沟通的手段,是桥梁一般的语言,一个译者只有在了解了源语言的准确内涵之后,才有可能进行精准的翻译,那么除了语言素质之外,一个译者知识范畴的大小对他的翻译成败也有很大影响。英文系开的很多课程,比如中西方文化对比,英语国家概况等,就能让我们对西方社会有个大概的了解。除此上课,阅读相关书籍也是很好的提高办法。译林出版社的“牛津通识读本”,也就是斑斓阅读系列丛书,英汉对照,一本书一个主题,从哲学流派到各种主义的应有尽有,是了解西方文明很好的入门教材。

4、保研时间安排
以上是一点自己在准备保研路上的心得体会,再写一些时间安排方面的注意事项。全国的保研项目一般都于大四上学期九月份开始,十月上旬结束,而这一月是没有时间看书的,而要忙着关注学校网页,开多种证明,填写申请材料,订票去考试,解决住宿问题,事情非常多,而且往往心情莫名其妙得紧张起来。所以,立志报考北大翻硕的同学可要提早准备了,我个人从大二下学期就已经进行定期的翻译训练了,同时也花了很多时间阅读翻译方面的书籍,现在看起来时间是比较充裕的,所以翻译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至少在大三开始准备,而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可能一入校就要努力了。

推荐阅读